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槟榔俗语(古贲灰,牡蛎灰也。与扶留、槟榔三物合食而后善也。扶留似木防己,扶留、槟榔所生相去远,为物甚异而相成。俗曰:) 汉 · 佚名
 押尤韵
槟榔扶留,可以忘忧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卷一○、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卷九七五引《异物志》)
赠从弟东宇东行序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三、《梅岩文集》卷三
诗能穷人,亦能达人,世率谓诗人多穷,一偏之论也。
陈后山王平甫集,虽言穷中有达,止就平甫一身言之,予请推广而论。
世第见,卒困厄以死,指为诗人多穷之證。
夫以诗穷者固多矣,以诗达者亦不少也。
孟宾于赋雨后闻蝉诗,褚载赋无地可耕诗,任涛赋人卧船流诗,徐凝赋白练青山诗,此以诗擢科第者,诗果穷人乎?
魏瓘赋霜雪满头之诗,遂升龙图
燕果赋鬓白诗、腰黄诗,遂绾黄金带。
伍乔梦达帝王州之诗,遂以馆伴迁考功
姚嗣宗因扫开四海尘之诗,遂以布衣试廷评
范文正公因楼台得月诗荐苏巡检王荆公因杖藜携酒诗进戴监酒
此以诗转官职者,诗果穷人乎?
姚铉白金之赐,以赏花钓鱼诗也;
牛希济膺䌽段之赐,以蜀主降唐诗也;
杨大年皆得与宴,以蓬莱咫尺诗及戴了宫花诗也。
此以诗蒙宠赉者,诗果穷人乎?
徐德言赋破镜诗,赵嘏赋青娥属使君诗,崔郊赋侯门深似海诗,或去妻复合,或去妾复还。
则诗可完眷属也,诗果穷人乎?
张宗尹长安,失陈相意,赋别业诗以解之;
鲍当时为法曹,失薛尚书意,赋孤雁诗以解之。
则诗可以蠲忿恚也,诗果穷人乎?
唐介渡淮遇风,投野水孤舟诗而济;
王荣老渡江阻风,吟平生忠信诗而济。
则诗可以行患难也,诗果穷人乎?
乃若王维以诗免伪署之罪,韩翊以诗得制诰之除,在唐史,尤为焯焯者。
古人藉诗融显,此类殆不胜数,而世谓诗能穷人,岂公论哉!
吾家东宇嗜诗而穷,凡一再谒予序,未厌也。
今橐所作诗媒馆于四方,庶有延之吟坛者乎,求予言张之。
予曰:人生穷达,在命不在诗。
命穷则诗与穷,命达则诗与达。
穷而归咎于诗,达而归功于诗,非知命者。
乃援馆事典故告之。
廖融以诗教授生徒,宋太宗五代之习,用词赋论策取士,生徒引去,遂有大市卖平天冠之叹。
今论策倚阁,士惟以诗鸣,诗道不日昌乎?
东宇诗穷不久矣。
于化茂依蔡中丞门馆,一日告去,赋燕离巢诗而出,蔡复留之。
今世安知无中丞乎?
东宇诗穷不久矣。
王奇李文正馆客,赋雁声秋色诗,真宗见而喜之,召对称旨,免省到殿。
定陵将不复出乎?
东宇诗穷不久矣。
诗以志为主,以气为辅,谨勿以穷故而沮其志、馁其气。
纵赊孟宾于以下诸人之达,必不失后山所论王平甫之达。
行矣勉旃!
丙申春季上浣,从兄次焱序。
宗说下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一、《北溪大全集》卷一三
此篇方起草未及竟,而先生寝疾矣。
姑存此,以见大意。
或问:古人宗法,果可以行于今与否欤?
曰:后世颓风敝俗,与古人宗法相反者莫甚于今日。
生民秉彝,良心天理之不容泯没,亦未尝不间见于世。
而近代先觉诸儒宗所相与发明遗文故典者,亦已昭昭有成说于世矣。
盖今之所谓姓氏者几更,世代离乱,朝市变迁,已不复上世圣人因生胙土之旧章。
百宗荡析,或妄委其姓而冒人户贯,或妄以户贯与人而溷其宗,何止于托汉婿而冒姓刘,以狄种朱邪而附李属籍也!
至于无嗣续而欲继绝者,又不本圣人同宗为后之正典,乃字育螟󸚕,昵非族类。
或取诸妻之党,若鄫人立苢公子、郭氏之立柴荣
或取女子之出,若贾氏之立韩谧;
或公然取他族苗裔,若存勖之养宁,嗣源之养王从珂;
或以他人妊孕为己出不之怪,若秦政之本吕不韦,楚幽之本黄歇,宋苍梧之本李道儿。
又有若汉鬼之蓬头歆祀,莫识为谁何者。
意其得于荒茫遗弃不可知之中,抑又有若司马之牛睿,阴为暧昧者。
凡此数,不惟󲦤绅宦族为然,在阎闾编户之伍,盖总总也。
岂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是乃自为斩绝之道,而非有嗣续之实也。
谱系真赝既杂乱不明,而宗庶昭穆又颠倒无辨,或以弟为子,或以子为孙,或位侄于叔之上,班叔于侄之下,是以族属不相统,恩意不相浃。
在族燕,一序齿为仪,不复省名分尊卑之别;
在族会,一视财为礼,不复顾服纪疏戚之差。
名家显族,降为皂隶而不之知,虽至亲以过门为辱。
自白屋至卿相,问其所从来则莫之识。
或识之,每羞道其祖。
甚至父母在,已析居异籍,兄弟不相顾,一如路人。
户未割,反互相残贼;
亲未尽,不复相往来。
冠昏死丧不相告,贫穷患难不相恤。
故骨肉第相告讦,而无亲睦之风;
族党务相争斗,而乏逊顺之习。
于是有语及祀典,则祢已附而高、曾忘忽,不致享祭,有主而适庶相胜并立庙。
或欲叙及宗法,则皓首诸父不肯陪礼于少年适侄之侧;
华发庶侄亦耻屈节于妙龄叔父之前。
家家自为俗而各有法,人人自为法而各有心。
公卿大臣,阀阅才易一世,即坠涂地;
贤人君子之后,不复能世其家。
回视古人宗法,与之甚相反者,盖莫甚于今日也!
然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者,走兽之道也;
知有父而不知有祖者,飞鸟之道也。
人灵于物,知有祖祢,尊尊亲亲,秉彝良心,夫孰不固有之,本无古今贵贱之别。
虽更叔世衰微离乱之极,犹有孝义族类,班班史册。
或九世同居,相与忍为雍睦者张公艺。)
或宗族七百口,设广席,长幼以次坐共食者五代江州陈氏。)
或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者后汉其重。)
或缌服百口同爨,昆季相事如父子者(《南史》杨播。)
或累世同居共庖,兄弟至四从皆如同气者唐刘君良。),或子孙数世至二百余口,犹同居共爨,田园俸禄,皆聚一库,而计口日给饷者(本朝李昉。)
或奉兄轨如父,公禄赏赐皆入轨之库,有所资须悉就轨请者宋蔡廓。)
或奉叔母李如母,兄弟寸尺皆入李之库,四时分赉,一听李自裁者(《北史》崔孝芬。)
则良心天理之不容泯没者,固未尝不间见于斯世也,而近世先觉诸儒宗,所相与发明遗文故典,又昭昭可覆。
程子曰:「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立宗子法」。
又曰:「若立宗子法,则人知尊祖重本,而朝廷之势自尊」。
此言宗法之为系甚重也。
如曰:「宗子法坏,则人不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
又曰:「宗子法废,后世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
此言无宗之为俗不美也。
如曰:「凡言宗者,以祭祀为主,言人宗于此而祭祀也。
以己之旁亲兄弟来宗于己,所以得宗之名,非宗于人也」。
则明其所以为宗之义也。
如曰:「立宗子法亦是天理,如木必有直干,亦必有旁枝;
如水必有正源,亦必有分派。
又有旁枝达而为干者」。
明其皆于自然之势也。
至论所以行之之实,则曰:「须且如唐时立庙院,仍不得分割祖业,使一人主之。
又如韦家宗会法,月为一会,以合族,使骨肉之意常相亲」。
其间支子不祭,则曰:「齐戒致其诚,意与主祭者不异。
可与则以身执事,不可与则以物助。
不别立庙,为位行事而已。
虽不祭,情亦可安」。
其论长子不得为人后,则曰:「若无兄弟,又继祖之宗绝,亦当继祖。
如卑幼为大臣,以今之法,自合立庙,不可使从宗子以祭」。
韩太保惟忠墓表元丰三年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一、《鸡肋编》卷中
公讳惟忠,著籍真定,为灵寿人
忠宪公之曾祖,今定州丞相之高祖父也。
忠宪公贵,赠太保
夫人张氏,追封江国夫人
太保之子讳处均,亦赠太傅
丞相既贵,又加赠为太师中书尚书令追封昌国公
魏国,又徙韩国
夫人李氏追封韩国太夫人
韩国公之子讳保枢,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鲁国公
鲁国公之子则忠宪公也,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太子少傅,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陈国公
子八人:长曰纲,故尚书司封员外郎
次曰综,故刑部员外郎知制诰
次曰绛,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今以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定州
次曰绎,故职方员外郎
次曰维,今以端明殿翰林侍读龙图阁三学士、吏部郎中许州
次曰缜,今以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
次曰纬,故比部郎中、知解州
次曰𥾝,故光禄寺丞
韩氏自忠宪公进士,因侍鲁公京师,其后鲁公薨,遂葬于许。
忠宪公益贵,始占第太庙之通衢,而门族之盛,为天下冠。
在朝廷评其德,在士大夫语其学,在公卿之后论其世,咸多韩氏。
然高、曾生长灵寿,葬其处,则韩氏本河北人也。
盖自唐末更五代,天下之民,缠于兵火之毒者二百馀年,至太祖太宗起河北、有天下,垦除祸难,提携赤子,而置之太平安乐之地。
累圣继之,以休养生息为事。
其顾指左右,驾驭驰骋,莫非一时之豪杰。
考诸国史,则累朝将相颇多河北之人,若赵韩王普,实保塞人
曹冀王彬,灵寿人
潘太师美,魏人;
李文正公昉窦尚书仪之昆弟,真定人
王太尉旦,莘人;
张尚书咏清丰人
柳公开,元城人
李文靖公沆肥乡人
张文节公知白清池人
宋宣献公绶平棘人
韩忠献公琦安阳人
馀有名公卿相望而立朝者,不可悉数。
窃尝原其故矣,夫河北方二千里,太行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而大河自积石行万里,出底柱傍,缘太行大峰,斗折而东下,走大海,长岗巨阜,纡馀盘屈,以相拱揖抱负。
小则绵一州,大或连数郡,其气象如此。
而土风浑厚,人性质朴,则慷慨忠义之士固宜出于其中。
而虽或有不遇,不及自用其才,亦必掩郁渟滀,声发益大,泽浸益远,以施于子孙,亦自然之理也。
太保公基本其庆,而忠宪公以道德事仁宗皇帝,进退优裕,有始有卒。
定州丞相以忠厚正直事仁宗、英宗以及今上,出藩入辅,亲当天下大事,不辞艰难,其昆弟群从又才贤,且皆显用。
呜呼,可谓盛矣!
太保公,岂非所谓不及自用其才而施于子孙者耶?
太保公至丞相才四世,而五世诸孙尤众,宗彦,终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判三司盐铁句院;
宗道,今工部郎中淮南转运副使
宗右,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判官告院
宗哲大理寺丞通判祁州
宗师,度支员外郎、知相州
宗弼,大理评事
宗恕,大理寺丞
宗武,东阿显令;
宗儒,大理评事
宗良大理寺丞
宗厚、宗文,光禄寺丞
宗直、宗本,大理寺丞
宗迪,太常寺太祝
宗质,将作监主簿
宗敏秘书省校书郎
宗尧寿安县主簿
宗亮将作监主簿
宗望,郊社斋郎
宗坦太庙斋郎
宗矩,将作监主簿
太保公皆来孙也。
其六世诸孙玠、圭、瑗、琏、环、珙、珏、理、珦、琯、玭、𤪌,或已仕,或未仕,二十人未名,皆来孙也。
夫二汉元功儒林之后,与夫晋王、谢、唐崔、、韦、杜之族,至于与国同久。
今韩氏自忠宪公高祖四世赠一品,上下衣冠传七世,此特太保公之遗德已足以致之矣。
忠宪公大丞相与其诸伯仲,又以勤劳庆善承嗣之如此,则后又宜有兴者,遽可以世数量乎?
传有之:「一岁之计植之以谷,十岁之计植之以木,百岁之计植之以德」。
观韩氏所植之厚,岂独百年哉,视德之所至而已矣。
初,太保韩国公微而葬,其家相比也。
其后增筑之,稍如其品制,而墓益大,遂合而为一,独留墓首、异封志以告于后。
元丰元年秋九月丞相太原易镇定武,乃诣灵寿,既祠谒墓下,因属清臣为之表,而得阳翟孙曼叙书于石。
是不独著太保公之系,将以遍示天下为人之子孙者焉。
元丰三年正月十日,四世孙建雄军节度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晋州诸军事、行晋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二千九百户绛立石。
祖氏源流 南宋 · 祖行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三、《龙学文集》卷末
上世幽州祖于范阳为著姓涿州三县,范阳固安新城。),其后稍徙深州,而因家安平县,凡数世幽州南一百二十里至涿州南,又一百二十里至深州倚郭县,曰安平。)
逮至皇朝,曰讳仲宣、仲俊者,随李丞相自深而迁,故相文正李公昉之婿则仲宣是也。
仲宣仕为都官,生侍郎讳岳,贯开封府开封县清河坊户,至道间,始来寓居蔡州
仲俊遭际太祖,拔擢为右补阙广南西路转运使,与其子讳𡵒回居许州
𡵒以宿骨为仙。
侍郎有四子,伯曰士良,无禄早世;
仲曰士安,登天禧三年进士科,终银青光禄大夫
季曰士龙,用弟士衡荫补官,终大中大夫
士衡状元及第,终知制诰
南土人为牡蛎语 魏晋 · 无名氏
 押豪韵
《南越志》曰:南土谓蛎为蚝甲,为牡蛎。合涧洲圆蛎,土人重之,语曰云云。
得合涧一蛎,虽不足豪,亦可以高(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卷九四二)
乞封赠劄子 南宋 · 何澹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七、《圣宋千家名贤表启》卷二
臣辄有迫切之恳,仰渎天听。
臣生而孤苦,丧所生母,祖母章氏即命出继。
幸而成立,叨窃科第,已而滥缀朝行,累圣特达之知。
际陛下龙飞之运,夤缘攀附,猥玷政涂,得以褒赠先臣,锡宠偏亲,臣之遭逢可谓极矣。
独有区区未尽之愿,常恐一旦溘先朝露,不能自陈。
伏念臣所生父臣佾,故任朝散大夫秘阁致仕,所生母宜人姚氏,臣所生父再娶宜人周氏,法不该赠,无以仰报劬劳之德。
臣兹蒙圣恩,以敕局书成特转两官,许令回授,臣今不愿回授,欲以此赏追荣泉壤。
然而有司拘文,须用取旨。
臣切见端拱中宰臣李昉上言,所生父母追荣莫及,太宗皇帝嘉之曰:「卿不忘本,深合为子之道」。
即封其所生父超为太子太师,母谢氏为郑国太夫人
臣封质驽下,岂敢望万一,而名位又卑,亦不当辄援此例以为请。
惟陛下矜其恳切,特从所乞,略加优异,则臣一门存殁皆戴陛下隆天厚地之赐。
誓当麋捐,仰答洪造。
干冒天威,臣无任。
取进止。
五代 · 孟宾于
昔日声尘喧洛下,近年诗句满江南(《寄李昉》)
河东贼奏 五代 · 许迁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六
河东贼军侵我。
今月十一日。
步军都指挥使继业等。
领兵三百。
至州北长寿寺掩杀。
获贼砦将程筠军使冒千王仁供奉官李演并驼马等。
所获贼将较并斩之。
不数日。
贼引军攻城。
四面齐进。
臣与判官李昉都指挥使赵太粮料使王光裔官员职掌百姓守把拒斗。
焚贼攻具。
死者五百馀。
伤者千馀。
信宿遁去。
二李唱和集序淳化四年五月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李唱和集》(宸翰楼丛书本)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端拱戊子岁春二月,予罢知政事,蒙恩授尚书右仆射
宗人天官侍郎顷岁自给事中参知政事,上章谢病,拜尚书礼部侍郎,旋改吏部侍郎秘书监
宫师长之任,官重而身闲;
内府图书之司,地清而务简。
朝谒之暇,颇得自适,而篇章和答,仅无虚日,缘情遣兴,何乐如之!
贰卿,好古博雅之君子也,文章大手,名擅一时,眷我之情,于斯为厚,凡得一篇一咏,未尝不走家僮以示我。
慵病之叟,颇蒙牵率,若抽之思,强以应命,所谓策疲兵而当大敌也。
日往月来,遂盈箧笥。
淳化辛卯岁九月,余再承纶綍之命,复登廊庙之位,自兹厥后,无暇唱酬。
昨发箧视之,除蠹朽残缺之外,存者犹得一百二十三首,因编而录之。
他人亦有和者,咸不取焉,目为《二李唱和集》。
乐天、梦得有《刘白唱和集》,流布海内,为不朽之盛事。
今之此诗,安知异日不为人之传写乎?
淳化四年夏五月十有五日右仆射平章事监修国史李昉序。
济州刺史任公屏盗碑周显德二年闰九月955年9月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全宋文卷四八、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九、《全唐文》卷八六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降娄之分,济河惟兖州
大野既荒,西狩获麟之地;
崇山作镇,东暝见日之峰。
郡国已来,土赋称大;
旧制非便,必惟其新。
盖民众吏少,则奸易生;
治称任平,则时克乂。
皇朝建济州钜野县,犹魏室分厌次乐陵郡耶。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发天机,张地纪,皇建丕祚,于万邦,不枉政以厚民生,不尅法以重民命。
以谓分是理,颁是条,施之一方而用宁,通之四海而不泥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故简选牧守,咸用贤能,得人者昌,于斯为盛。
今皇帝嗣守洪业,光扬圣谟,率勤俭为天下先,惟几微成天下务。
所谓皇王纲统之道明矣,邦国纪律之务成矣,而研覈精鍊,日不暇给,以戒驰堕之患。
所谓视听聪明之德充矣,中外上下之情通矣,而启迪开纳,国无留事,以防壅塞之弊。
凡军国机要,刑政枢务,事无巨细,必详于听览;
凡公侯卿士,牧伯长吏,任无轻重,必考其才。
是以设爵愈重,分职愈精,人人自谓我民康,家家自谓我土乐。
粤嗣位元年冬十月,诏以前赵州刺史任公检校太保,牧于济州
济,新造之郡也,麟州之名,其废已久。
岁月差远,士风寖醨,民忘其归,或肆为梗。
重以控地既大,苞荒用遐,山幽薮深,亡命攸萃。
灌莽悉伏戎之地,萑蒲为聚盗之资。
妖以人兴,啸召或成于风雨;
法由贪弊,羁縻遂至于逋逃。
良田有虻,实害嘉谷
虽夫年号丰稔,人无札瘥,滞穗馀粮,栖偃于千亩,京仓坻庾,阜衍于九年,犹或胁游惰之夫,释耒耜之用,钩锄弦木,窃弄于乡闾之间,矧饥沴之岁乎?
至乃野无战血,天藏杀机,巩甲雕戈,戢锋铓于武库,庸租井赋,缓徵督于乡胥,尚或诱轻生之民,聚无赖之族,巢枭穴狡,窃发于晦暝之中,矧兵革之际乎?
民既病而畴思其治,医虽良而药或未宜,用有所长,才难求备。
文吏束名教之检,则必曰导之以礼,盗用侮而益暴;
法家持刚猛之断,则必曰齐之以刑,盗用骇而弥逸。
自非文武兼资之用,英雄断制之才,莅是任而居是邦者,厥惟艰哉!
公天授将材,生知理本。
以战则胜,玄机出应变之先;
以化则孚,心术洞希微之表。
抗一麾而扆止,抚万室以瞻言。
以谓川壅污潢,利源派而尝宜浚亩;
田荒藨蓘,树嘉苗而必极芟夷。
于是令以先庚,申之后甲,介马负先驰之勇,阴门提夜出之兵。
猎丛社以平妖,尽诛其类;
狩平林而得㺄,悉伏其辜。
狂童震惊,四野竦骇,狼心尽革,民患皆除。
乃峻以堤防,敜其窞阱,决狱尽疏其留滞,穷源用涤其瑕疵。
分命乡民,设其警备,仗乙夜以蒐慝,扼冲途而伺奸。
盗迹之来,若罹罿毕。
申命降冠,招其叛徒。
恩信署用,以结其心;
慑服羁留,以杜其变。
盗意之改,若愈膏肓。
非夫术以变通,奸由惠照,太阿所击,刜洪钟而不留,玉弩载张,应灵机而自发,其孰能如此耶?
甚矣哉!
除盗之难,其来有素。
中古浇漓之后,群心变诈之兴,纵燎夷荒,或败萧兰之秀;
寻戈伐蠹,因伤杞梓之材。
惟贤者之用心,则是非而无混。
故公嫉盗之意切而诛盗之令严,去盗之术行而屏盗之誉显。
夫盗既去矣,民将息矣,然后缓之以约束,宽之以法令,养之以惠爱,劝之以礼让。
化之无或戾,信之无或欺,则龚黄之风,彼亦奚尚?
是以黄发鲐背之叟,农工商贾之类,含哺而嬉,既舞且咏。
以为康庄播颂,虽明盛德之容;
琬琰裁碑,宜耀披文之质。
将官吏,唱言佥同。
乃诣阙上陈,以塞群望;
用嘉许,纶言式敷。
左拾遗李昉,俾文其事,以述济民之请。
微臣不才,忝奉明旨。
揣阖秘思,惧遗休声,稽实课虚,斯谓无愧,而太史氏纪功臣之绩云。
公名汉权,蜀国人也。
以武略事累朝,以战功登贵仕,亟握兵要,连分使符。
初牧于丹,有排乱折冲之绩;
移治于赵,有安边镇静之功。
所至皆有能名,而济之人独能宣其事业,以示不朽,亦可谓贤矣。
系曰:事有该于谣俗、传于耆旧者,千载之下,尚为美谭,矧文之以铭而勒之以石乎?
他日知使君之政者,其将质于此,故其词云:
道失其要,刑淫而暴。
人心用违,良民为盗。
令严而申,政肃而淳。
人心用依,盗为良民。
民即盗也,盗亦民也。
善恶之化,实由乎人。
猗欤使君,克善其治。
始以严诛,去其奸宄。
申以约束,静其乡里。
里无堕农,乡无狡童。
曾未逾月,澄清四封。
相彼林矣,岂其豺虎。
暴心不生,与麟为伍。
循彼陔兮,亦有荆棘。
恶蔓既除,与同色。
使君之贤,如山如渊。
济民之颂,声闻于天。
刻石播美,垂千万年。
显德二年岁次乙卯闰九月一日丙申朔建。
按:乾隆《曹州府志》卷二一,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仙客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胎化仙禽性本殊,何人携尔到京都。
因加美号为仙客,称向闲庭伴野夫。
警露秋声云外影,翘沙晴影月中孤。
青田万里终归去,暂处鸡群莫叹吁(同上书卷二七 按:《宋诗纪事》卷二误标此诗出处为《青箱杂记》。《瀛奎律髓》:太宗丞相李昉谥文正。所畜五禽,名五客。仙客,五客中之一也。鹤曰仙客,诗最佳者尾句。雪客鹭,闲客白鹇,又陇客鹦鹉、南客孔雀次之。)
王仁裕神道碑雍熙元年十二月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陇右金石录》宋上、光绪《重修秦州直隶州志》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宋之启昌运,二十有五年,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嗣位之九载,三行郊祀之次月,故赠太子少师太原王公之孙、秘书郎永锡赍列祖行状,哀诉于赵郡李昉曰:「伊我王父,世称哲人,仕历累朝,官登二品,耸缙绅之重望,留台阁之懿范。
奄忽明代,垂三十年,虽马鬣之坟已封于故里,而龟趺之制未表于新阡。
虑陵谷之变更,致声尘之销歇,奉先之道,是所缺焉。
愿实录其芳猷,永垂名于终古」。
蓬丘之见托,感绛帐之旧恩,属文诚异于好词,颂德岂宜于多让?
谨稽首抽毫而叙曰:王氏之宗,其来远矣。
秉缑山之秀异,沐淮水之灵长,或以儒雅称,或以门阀显,世济其美,代不乏贤。
挺生我公,郁为人瑞。
讳仁裕字德辇,其先太原人,后世徙家秦陇,今为天水人也。
当童稚之年,失怙恃之爱,兄嫂所鞠,至于成人。
唐季乱离,关右斯甚,俎豆之事,蔑无闻焉。
既令师友之规,但以畋游为事。
二十有五,略未知书,因梦开腹浣肠,复睹西江碎石,皆有文字,梦中取而吞之。
及觉,心识开悟,因慷慨自励,请受经于季父。
《诗》《书》一览,如有宿习,凡诸义理,洞究玄微,下笔成章,不加点窜。
岁馀著赋二十馀首,甚得体物之妙。
繇是乡里远近,悉推重之。
秦帅陇西公继崇闻之,以书币之礼,辟为从事
寻属王氏僭窃,奄有两川;
陇右封疆,遂成睽隔。
公因兹入蜀,连佐大藩,历伪尚书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蜀后主衍好文工诗,偏所亲狎,宴游和答,殆无虚日。
后主昏湎日甚,政教大隳,公屡陈谠言,颇尽忠节。
既割席以难救,竟舁棺而纳降。
蜀亡,入朝授雄武军节度判官
桑梓故里,樽俎上列,归与之乐,适我愿兮。
职罢,归汉阳别墅,有终焉之志,著《归山集》五百首以见其志。
无何,南梁主帅王公思同以旧知之故,逼而起之,密奏授兴元节度判官
不获已而受命,非其志也。
居守镐京,复参赞留务
时岐帅潞王据有坚城,将图义举,阴遣间使,会兵于王公
王公依违之间,可否未绝,犹豫方甚,召公谋之。
公曰:「事君尽忠、事父尽孝之道,奈何弃之」!
王公勃然而起曰:「吾其效死于王室矣」!
于是戮岐阳之使,驰驿上奏,忠规正论,闻者义之。
俄而王师倒戈,奉潞王为主,王公果死于难,虽寮吏悉罹其祸。
潞王下命军中曰:「获王某者不得杀」。
遂生致于麾下。
潞王素闻公名,喜见公,而文翰之职一以委之。
公自陈曰:「府主渝盟,臣所赞也,请就鼎镬,速死为幸」!
词直色厉,潞王壮之。
载以后车,俾随玉辂,教令诏诰,咸出于手。
安慰京邑,先行榜谕,倚马吮笔,顷刻而成,潞王览之,大称厥旨。
及即帝位,方将升玉堂之深严,备宣室之顾问,旋为近臣排斥,出为魏博支使,改汴州观察判官,数月徵拜尚书都官郎中,召入翰林学士,旌前劳也。
晋祚初改,以本官归班,稍迁左司郎中,历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左散骑常侍
晋室之季也,权臣用事,朝政多门,既荒歉以相仍,复干戈之莫戢。
山河土地,遂强据于诸侯;
礼乐征伐,故不出于天子。
公痛纪纲之隳紊,抗章疏以指陈,屡叩天阍,极言时事。
洪河方溃,非捧土之能湮;
大树既颠,岂一绳之可制?
以至胡兵孔炽,晋鼎寻移。
怀直道而无所施张,遗疏而诚堪嗟叹。
汉高祖顺三灵之眷命,救四海之倒悬,大宝才登,中原亟定。
有天下之踰月,拜公尚书户部侍郎学士承旨
明年,带内署之职,知贡举
制下之日,时论翕然,咸谓俊造孤平,将得路矣!
举罢,转户部尚书承旨如故。
明年,以疾解职,授兵部尚书
周太祖即位,进太子少保,尊名贤而宠旧德也。
显德三年七月十九日寝疾,终于东京宝积坊私第,享年七十有七。
辍朝赙赠,悉从优礼,诏赠太子少师
其年八月一日,权窆于开封县持中村。
大宋开宝四年三月十八日秘书力护神柩,归葬于秦州长道县,祔于先茔,成夙志也。
洋州录事参军讳约,公之曾祖也;
成州军事判官、赠尚书屯田员外郎讳义甫,公之皇祖也;
阶州军事判官、赠太子少傅讳实,公之皇考也;
追封河南郡太夫人元氏,公之皇妣也;
弘农杨氏,公之前夫人也;
渤海郡夫人欧阳氏,公之后夫人也,并先公而殁。
秦州观察推官仁温、秦州仓曹参军仁鲁,公之二兄也;
成州军事判官传圭、秦州长道县传璞,公之二子也;
校书郎党崇俊、适殿中丞刘湘、适河东升,公之三女也;
绵州西昌全禧、秘书郎永锡,公之二孙也。
公秉天地和气,负文章大名信义著于交朋,仁孝被于姻族,闺门卒岁无闻诟詈之声,僮仆终身不知鞭挞之苦,可以见其为人也。
每遇良辰美景,必携生童,命俦侣,前管弦而后琴筑,左笔砚而右壶觞,怡怡然,陶陶然,曾不以家事为意,旷达高怀,世无与比。
篇章赋咏,尤是所长,行路深闺,无不讽诵。
妙于音律,精于历象,又不可得而论矣。
昔公之掌贡闱也,中进士第者凡二十有三人,时则有故宫师相国王公溥,今左谏议大夫判度支许公仲宣大司农李公恽,俱振美名,并升殊级。
宫师王公迥高时望,擢处首科,五年之中,位至宰相
小子固陋,亦预搜罗,玉堂冠于词臣黄阁陪于元辅
逢时偶圣,何幸会以踰涯;
卵化冀飞,岂生成之可报!
其馀陟乌台、登雉省,内游谏署,外佐侯府者,皆一时之名士也
平生所著《秦亭篇》、《锦江集》、《入洛记》、《归山集》、《南行记》、《东南行》、《紫泥集》、《华夷百题》、《西江集》共六百八十五卷。
又撰《周易说卦验》三卷、《转轮回纹金鉴铭》、《二十二样诗赋图》,并行于世。
著述之多,流传之广,近代以来,乐天而已。
呜呼!
位列三孤,名闻四海,享磻溪之寿考,绍阙里之风猷,高明令终,可谓全福。
然而生逢叔世,莫偶盛时,胸襟空贮于经纶,生灵不受乎康济,非公之遗憾,乃时之不幸也。
门阑发迹,丘岳在身。
备位岩庙,讵敢忘于所自;
垂文琬琰,理不在于他人。
英魂凛凛以何归,风草离离而永茂。
洒涕挥翰,谨作铭云:
猗欤少师,生秉灵气。
二十有五,方游于艺,浣肠得梦,梦石表异。
先圣之事,一览而记。
唐祚衰歇,广名播越
四海乱离,九州分裂。
礼乐崩坏,文章断绝。
若水无梁,若舟无楫。
惟我少师,鸿笔丽藻,独步当时。
纶言贡籍,是掌是司。
缙绅领袖,儒者蓍龟。
一代雄才,七朝令誉。
步骤九流,回翔三署。
以文骏位,非惟不遇。
以德藻身,动有阴助。
诚信笃外,温润积中。
行己以正,事君惟忠。
谦让是敦,礼教是崇。
台阁之内,蔼然清风。
呜呼!
明时不幸兮,哲人之逝。
惊波不返兮,令名谁继
有磻溪之寿兮,无磻溪之位。
德空高于古人兮,功不施于当世。
茫茫长夜兮,古垄立堂。
离离宿草兮,夜月寒霜。
任桑田之变海兮,播休闻之无疆。
大宋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工部尚书东海徐公墓志铭淳化四年七月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徐公文集》附录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上即位之元年冬,以学士李昉独直翰林,诏太子率更令徐铉入院分直视草。
是时与公以同道相知,论交契之始也。
越四年春,天子率六师亲征太原,并垒既平,遂北幸塞垣,耀兵卢龙
秋七月,凯歌归于京师
军卫之中,书诏填委,公援笔马上,应答如流。
以扈跸劳迁给事中直学士院如故。
又四年,授右散骑常侍,始罢文翰之职。
端拱元年,帝亲耕籍田,改左散骑常侍
积阶至金紫光禄大夫,叙勋至上柱国,累封至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淳化二年秋九月检校工部尚书,出为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
明年八月二十六日晨时起,方冠带,遽命笔砚,语左右曰:「吾疾作矣」。
手疏一幅,约束后事,又别署一幅:「道者天地之母」。
书讫而终,年七十六。
陕西道转运副使郑适邠州,遂出家财,竭力襄事,即以其年十月,奉迁灵柩还京师,权厝于板桥东南之佛舍。
爱婿国子博士吴淑、门生殿中丞杜镐,时皆典治中秘书,遂以公凶讣闻。
上览表轸悼,诏出内府钱二十万赐其家。
明年七月洪州奉新县义门胡仲尧,自豫章具舟楫迎公之丧,葬于洪州新建县西之鸾冈原,奉遗令从先茔也。
公字鼎臣,其先会稽人,自言生于扬州
曾祖讳源,祖讳徽,皆隐德不仕。
父讳延休卫尉卿,赠左仆射,才高道直,有名于时。
公幼孤,与弟锴俱苦节自立,未弱冠,以文行称于时。
江南李氏,周旋三世,历校书郎直宣徽北院,寻直门下省
知制诰,一迁司封郎中,两拜中书舍人,再入翰林学士
自贬官起为太子右谕德,由尚书左丞兵部侍郎,为御史大夫,由大夫吏部尚书,由尚书右仆射,同参左右内史事,坚让不就。
王师下金陵,随后主归朝,以太子率更令奉朝请
谏议大夫张公佖说公在江南时,奉太夫人慈训,不妄游,下帷著书,虽亲族罕见其面。
年十六,遇李氏先主霸有南土,辟命累至,释褐连任书府,繇是经史百家,烂然于胸中矣。
其典诰命也,落笔洒翰,应用无穷,皆混然而成,有雅正之体,当时名士如韩熙载者无敌,尤长于制诰,公与之齐名。
其豫机密也,居中守正,无所附会,虽在家宴居,如对君父,其恭慎也如此。
当时用事臣有陈觉、魏岑者,乐祸好权,多挠时政,公嫉之如雠。
掌贡举也,至公取人,不受私谒,先策问而后词赋,进德行而黜浮华,当时举场号为得士
公弟内史舍人锴,每主文柄,亦以直道自持,故江表后进力学未至者,闻二徐为春官,多望风引退,其精鉴无私也如此。
其持宪也,当官执法,无所屈挠,奸邪为之侧目,权贵因之敛手,当时言风宪者,惟公与故御史中丞江文蔚
王师之渡江也,公将本君之命使于朝廷,且乞缓师以奉祭祀。
太祖引见,谓公曰:「汝主托疾不朝,乖事大之礼。
况吾兵业已行,无中辍之理。
归报汝主,善为之谋」。
公因慷慨铺陈自古成败之道,表明后主忠孝之节,太祖亦为之动容,厚礼之,遣归。
初,大军已围建业后主思命于交兵之间,左右咸有难色,公欣然请行,后主谓之曰:「尔既往,即当止上江救兵,勿令东下」。
公曰:「是行非全策,今城中所恃者救兵,奈何以臣此行止之」?
后主曰:「比以和解为请,复用决战,即是自相矛盾,于尔得不危乎」?
公曰:「今岂以一介之微,而忘社稷之重?
但置臣于度外耳」!
后主抚之泣下曰:「时危见节,汝有之矣」!
及归朝,太祖盛怒,责之曰:「吾向与汝言,何谓弗达于汝主?
且拒抗之罪,皆汝所为」!
公顿首谢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其国灭亡,抵此死有馀罪,馀复何言」!
太祖于是叹息曰:「忠于所事者乎!
汝当事我如事李氏」。
命坐,存抚甚厚。
故相太子太师王公溥,一见如旧相识,每有经史异义,多质疑于公,繇是琴樽啸歌,笔砚酬唱,无有虚日,相得甚欢。
工部尚书公穆有清识,尝语人曰:「吾观江表冠盖,若中立有道之士,惟徐公近之耳」!
兵部侍郎王公祐,负才尚气,未尝轻许人,及见公,常言于朝曰:「文质彬彬,学问无穷,惟徐公耳」。
公亦曰:「王公词如江海,心无城府,真奇士也」。
吏部侍郎李公至、翰林学士承旨苏公易简,皆当世英俊,奉公以师友之礼。
公仕朝廷将二十年,前后锡赐所得,俸禄所入,备伏腊外,未尝蓄聚一金。
所居之地,仅庇风雨,惟古木数株。
每夏秋之际,霖潦为患,颓垣坏宇,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晏如也。
江南故人子弟暨亲族之孤遗者,来投于公,岁无虚月,公分廪禄以恤之,虚馆舍以安之,殆于终年未有倦色。
有布衣蒯亮者,老而多诞,游公之门仅五十稔,年九十,犹矍铄不衰,每从江南来诣公,公置之道院,日与之棋,未尝语及他事,而待之如初。
公尝言:「江南处士朱贞白,尝语人曰,今人或言不欺神明也。
吾尝佩服斯言,不敢为欺心之事」。
有故人谢岳尝为虢州卢氏刺史与之有隙。
凡选举之制,过七十即罢去,遂奏谢年过,不堪其任。
江东初下,仕人有可疑者,咸质于公,谢因私请曰:「某之齿,公实知之,茍朝廷问公,不敢望公言未七十,但言不知其年即幸矣」!
公曰:「君之甲子,某具知之,而云不知,是欺天也,茍或见问,必以实对」。
其至行无诳又如此。
公为文智思敏速,或求其文,不乐豫作,令其临事见白,立为草之,云速则意壮敏,缓则体势疏慢。
公爱婿吴淑言:「江南宰相冯延巳常语人曰:『凡人为文,皆事奇语,不尔则不足观』。
惟徐公不然,率意而成,自造精极」。
时人以为知言。
所著文多遗落,今其存者编成三十卷。
又拟徐干《中论》作《质论》数十篇;
集耳目闻见之异,作《稽神录》二十卷,并行于世。
文学之外,长于篆隶,其书札之妙,自成一家,当世士大夫有得其书者,无不宝之以为楷法。
常侍日,奉诏与直史馆句中正等重修许慎《说文》,自撰《韵谱》一十卷,学者伏其精博。
公尝慕老子清净之教、庄周齐物之理,故内不能以得丧动,外不能以荣辱,然而为学之心,老而弥笃。
邠州日,以时俗文字讹谬,乃亲以隶字写《说文》,字体纤细,正如蝇头,过数万言。
年高目明,洞见毫末,其精力不怠如此。
夫人太原王氏,子朗州桃源夷直,并先公而卒。
长女吴氏,早亡。
次女左赞善大夫高慎交
幼女十七娘,才淑过人,未及笄年而夭,自为志文,辞甚悽楚。
噫!
孔门四科,德行、文学,《洪范》五福,寿、考、康宁,在于古人,鲜有兼美。
惟公高才懿行,善始令终,所谓登孔门之二科,居《洪范》之三福也。
《语》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惜哉!
铭曰:
祖丘、轲兮宗老、庄,奉三宝兮师五常。
生维杨兮仕建康,归皇宋兮老大梁。
殁豳土兮葬豫章,儒林文人兮今也则亡。
呜呼!
蜀刻太平御览序庆元五年 宋 · 蒲叔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一、《太平御览》卷首、《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九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七六
祖宗圣学其书之大者有二:曰《太平御览》,曰《资治通鉴》。
《通鉴》载君臣治道之安危,明天人庶證之休咎,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端,无一不备,而其书公传于天下久矣。
《太平御览》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
而独以载籍繁夥,无复善本。
建宁所刊多磨灭舛误,漫不可考,叔献每为三叹焉。
洪惟太宗皇帝为百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古今集斯文之大成,为天下括事理之至要,四方既平,修文止戈,收天下图书典籍,聚之昭文、集贤等四库,太平兴国二年三月戊寅,诏李昉、扈蒙等十有四人编集是书,以便乙夜之览。
八年十有二月庚辰,书成,分为千卷,以《太平御览》目之,所以昭我皇度光阐大猷者也。
圣学宏博,皆萃此书,宜广其传,以幸惠天下。
况吾文籍,巨细毕备,而独阙此书。
叔献叨遇圣恩,将漕西蜀,因重加校正,勒工镂板,以与斯世君子共之,以推见太宗圣学之所从,明我宋历圣相承之家法,补吾蜀文籍之阙,而公万世之传云。
庆元五年七月日,朝请大夫成都府路转运判官提举学事蒲叔献谨书。
李昉罢相制淳化四年十月辛未 唐末宋初 · 张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宋大诏令集》卷六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容斋四笔》卷一二
燮和阴阳,辅相天地,秉至公而贞百度,熙庶绩而刑四方,宰相之任也。
苟或依违在任,启沃无闻,虽居廊庙之崇,莫著弥纶之效,宜敷朝旨,用罢鼎司
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陇西郡李昉,夙仕昌辰,荐升华冠。
朕嗣膺丕构,渴见老成,骤迁侍从之班,再盐梅之寄。
所宜翊宣帝载,启迪皇猷,竭智虑以代天工,体诚明而操国柄。
岁时屡换,绩用缺然。
朝廷损益之彝章,社稷安危之大计,畴咨关决,属在庙堂。
汝自处机衡,曾无规画,雍化原而斯久,孤物望以何深!
朕纂服临民,虚心待理。
黄枢要务,尚委于具臣;
则苍昊景灵,惧贻于深谴。
宜免公台之重,庶全进退之私。
俾长中台,尚为优渥。
可依前尚书右仆射,罢知政事
乞罢李昉左仆射淳化四年十月 唐末宋初 · 张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六(第五册第四一七八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容斋四笔》卷一二
因循保位。
近霖霪百馀日,陛下焦劳惕厉,忧形于色。
居辅相之任,职在燮理阴阳,乖戾如此,而晏然自若,无归咎引退之意。
中台仆射之重,百僚师长,右减于左,位望轻重不侔,因而授之,何以劝人臣之尽节?
宜加黜削,以儆具臣。
寄索吴处士颖芳太平御览并简汪比部 清 · 杭世骏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二十六
太平御览一千卷,卷卷篇题悉完善。
义取令狐乙夜陈,名齐祖珽脩文殿。
从来副墨嗟灰泯,只倚江南活字本。
焉乌亥豕间有之,州次部居原不混。
处士七十眵不昏,一虱瞪视成车轮。
拾橡行吟贫愈乐,研朱点易老更勤。
风流比部富文史,辟蠹每用芸香薰。
欲踵李昉订讹阙,为君洗砚开华轩。
广求善本向我借,此书韵事姑一论。
昔年葛文康,获交尚公辅
一瓻还书古有例,无酒仍将酒券补。
我不能饮君所知,以瓻不妨改作痴。
无须于借分尔我,只合于还判速迟。
郑祊未尝易鲁隐,龟阴至竟属齐景。
临文獭祭少书检,纵倚才锋不得骋。
空虚无据文不从,如鼓咙胡鱼骨鲠。
空弮恒嗟白战难,耄学潜伤孤烛炳。
问君久假胡不归,劳我崇朝屡引颈。
其九 北宋 · 赵炅
 押阳韵
珍重老臣纯不已,我惭寡昧继三皇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 《庚溪诗话》:宰相李昉年老罢政居家,每内宴,必宣赴坐。献诗曰:“微臣自愧头如雪,也向钧天侍玉皇。”太宗俯和云云。)
修时政记诏太平兴国八年八月辛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三○(第三册第二五一一页)、《太宗皇帝实录》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五○
史氏之职,历代所崇。
帝王之言动必书,朝廷之政令咸录,所以纪猷于一代,垂盛烈于千年。
爰自累朝,继逢多故,遂令编缵,颇致阙遗。
今国家奄有万方,亲临庶务,出一令无非利物,发一言必在忧民,史臣莫得于闻知,美事多成于漏略,宜当圣代,复振宏纲。
今后中书门下应有国家裁制之事及帝王宣谕之言合书史册者,宜令参知政事李昉旋抄录,逐季送史馆,以凭修撰日历;
枢密院所行公事有合送史馆者,亦令副使一人准此。